王飞鹏,42岁,博士,副教授,高校教龄16年,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山东工商学院不仅是我的母校,也是我为之奋斗和拼搏的精神家园。回望过去16年的岁月,有成绩、有失败、有欢乐……正是这教学中酸甜苦辣的岁月,教会了我更多的教书育人的道理,让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多年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通过探索教学新方法、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指导,努力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自觉做到“为人师精心育桃李,为学者潜心做科研”,在教学方面,探索出了“开放性-交流式”的课程教学新模式,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因材施教,通过带领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和课题研究,资助和指导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调研山东”、“挑战杯”等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践本领和综合素质,视“学生为教师的生命线”,不仅从严执教,还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和职业发展,在学生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鹏哥”。
当然,教书育人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坚持和付出,同时也是老师自身成长和提高的过程。
王宁,36岁,博士,副教授,高校教龄10年,研究方向为集团管控、国有企业改革。
2006年9月,我作为一名教师站上了讲台,到如今,正好10年了。在我们的文化里,10年是一个可以叙说的、可以回味的甚至可以庆贺的时间长度,因此特别感恩能在10年之交将自己的工作体悟、所思所想与大家分享。
10年前,我成为一名老师时,迈进教室、踏上讲台时的激动和紧张,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我告诉学生我是一位新人时,学生给予我的是信任与鼓励的掌声。这份信任与鼓励,直至今日,都给予我无尽的力量。10年后,虽然我已无数次迈进教室、站上讲台,但激动、紧张的感觉每次仍在,只是这种感觉不再是源于羞涩与生疏,而是源于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与尊重。学生们一声声的“老师”,对我来说,就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不能亵渎的信仰。
“德高为师,行为示范”。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大学的高度,教师的生命力赋予了大学的生命力,而教师的价值判断也决定了大学的价值和年轻人的价值。教育就是用师者的灵魂引领学生的灵魂,帮助他们回归本心、认知价值,感受知识之美和心性成长之美。我是教师,我愿意与学生一起探究科学、追求真理,我愿意与学生一起磨练心性、砥砺德行。我愿意引领学生构建属于他们的精神世界,我愿意成为学生的人生际遇,温暖他们的心。
王忠辉,52岁,硕士,副教授,高校教龄3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和抽样调查技术。
1986年夏天,我辞别母校中南财经大学,背着行李独自一人来到了山东工商学院(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当时是在清泉寨建校指挥部的平房里报到的,至今我都清楚地记得接待我的刘老师、胡老师和彭老师。那时学校还处在建设过程中,除了现在的校医院(当时叫小学楼)已经投入使用,最老的一号教学楼也只建了两三层,另外有几处平房,荒凉景象可想而知。可是我没有一点后悔之意,我觉得自己大学毕业能够从教当老师,是一份光荣和神圣的职业,更何况是来到了梦昧以求的大海边呢?
30年来,和学校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我也困惑过,也曾动摇过,但是,没有改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真心热爱。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刚开始跟着老教师助课,到自己站上三尺讲台,虽然自己努力过,但是仍然觉得面对学生、心中有愧。直到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也上学了,心中好像比以前明白了什么。从此,我视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真诚关心他们,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未来。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关心教育学生就是关心国家的未来。学生如同我们的子女,值得我们付出全部的爱心和精力去教育和培养。
王晓松,40岁,博士,副教授,高校教龄16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
春去夏来,秋尽冬至,转眼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已16载有余。回顾这16年来的工作,思绪万千,有艰辛、有快乐、有欣慰。常常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现在我们正面临教育转型和创新的时期,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高低,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原则问题。提高师德水平,首先要充满爱心。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思想水平、业务能力、教育方法以及教师人格的集中体现。爱教育事业,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才能获得人生的乐趣。爱学生,就要相信每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不断探索,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感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这个温暖的集体给予我肥沃的土壤,使我能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不断学习、进步和成长。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只能鞭策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进取创新,为把我校建成有特色开放式工商大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白千文,40岁,博士,副教授,高校教龄13年,目前主要从事制度变迁和经济转型的研究工作。
能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大学老师”是我的事业理想,2003年研究生毕业后我的理想实现了,从此我开始了从事传播先贤重要思想的神圣工作。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上好课,我不仅课前认真准备,而且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看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好资料,我会立即将这些资料抄写在教案上。教案虽然越来越乱,但教学内容揭示得却越来越深刻,不知不觉地我也成了一名“老教师”。2012年被推荐主讲首轮全校观摩课,2013再次被推荐主讲第二轮全校观摩课,并先后获得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2014-2015学年山东工商学院优秀教学效果一等奖。
“教师的工作是份良心活”。从狭隘的经济收入而言这句话无可厚非,因为教师的很多劳动,比如给考研的学生辅导专业课,给本科生指导学术论文并帮助发表等等,都是无酬的。但是,从自我价值实现的更高需求而言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教师的这些劳动其实都是有酬的,学生的笑容、收获和成长就是教师的最大收获,这是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庆幸的是,我从事的就是这样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我愿意为这份报酬努力奋斗!
张广现,43岁,博士,副教授,高校教龄9年,主要从事金融、投资、数量经济等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教以来,我先后承担了金融学、金融工程等8门本科生课程和中级计量经济学、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两门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量年年名列前茅。教学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只要用心就充满快乐,备课、授课、课后辅导,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有惊奇和收获。经典理论耐得住琢磨,只要用心备课总能在熟悉的理论中挖掘出新发现;青年学生喜欢思考,只要用心授课总能引导他们在困惑中恍然大悟;有效的教学需要师生不断交流,教师的用心指导总能激活学生无尽的潜能。
在教学之余,我主讲过教学观摩课,尝试过教学改革,做过教学研究,并在专业申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组织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教师的工作并不是繁琐的大杂烩,只要用心就充满着创新,幸福感满满。用心投入,不断尝试创新,虽然有挫折,有挑战,但会得到学生的理解、期待与鼓励,会有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学生带来新收获。
以知识为伴,陪学生成长,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做着平凡的小事,共享着学生的收获与喜悦,感受着教学的快乐与幸福,这就是教师职业!
张晓利,36岁,硕士,讲师,高校教龄13年,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在三尺讲台上站满13年。刚留校任教时,有一位老教师和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接过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你就必须要严肃对待,因为你要考虑好,当他们4年之后走出校门的时候,你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些朴实的话语令当时初上讲台的我如饮醍醐,一种身为教师的神圣责任感油然而生。从此,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帮助我构筑起牢固的师德高地。责任赋予教师使命感,滋润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鞭策着教师对教学事业常保激情。也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给予我力量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把神圣的教师职责融进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即便高烧39度,也要坚持为每位同学的作文认真写下批语,浑身的酸痛让我几次想扔下手中的笔,可是想到第二天课堂上那么多渴望的眼神,我就不由自主地又捡起那支一学期不知被换过多少次笔芯的红笔。心中的那份爱和责任告诉我,作业批改的时效性和学生对教师给予他的关注与指导的渴望,绝对不是“已阅”两个字能够解决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这平凡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看似简单,却是对教师“责任”的试金石。
我愿用一份真诚的责任感为这份神圣的职责保驾护航,用我的爱心和汗水滋养我的学生。
张晓晓,36岁,硕士,副教授,高校教龄15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与行政法学。
2001年我入职山东工商学院从事理论法学的教学工作,21岁的我将“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从此15载青春岁月,看桃李花开、听梧桐叶落、送雏燕离巢、望鹰击长空,春雨秋风里我尝试书写着一份以“德为先、智为凭、爱为基”为主题的教书育人的心灵答卷。答案之一——以德修身,坚持不断提升自身智识水平。授课的同时,通过主编教材和写作论文来梳理、探索、论证和建构知识体系。答案之二——以德育生,坚持基于爱的师生交流。一直以来,学生愿意亲切地呼我为“晓晓老师”,这是我最珍惜的褒奖。答案之三——以德处事,坚持热诚友爱、协作团结的工作性格。团队和谐是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教师是最容易获得幸福感的职业,教师给学生一滴水的爱,学生回馈给教师的将是一片爱的汪洋!这种职业幸福感总在提醒我,要去珍视每一双求知的眼睛、珍爱每一份赤诚的心灵、珍惜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像珍重自己的青春一般珍重每一个学生的四年时光!教育的基本要素是爱,师生相互、舍此无他。守德、据智、存爱,走过青葱,我将用毕生去完成这份心灵答卷!
季丽新,51岁,研究生学历,教授,高校教龄29年,长期从事政治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基层治理。
29年前,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美好的大学时代,走上了神圣的讲台。从初为人师的紧张、拘谨到近三十年耕耘后的放松、练达,期间充满了无数的艰辛与快乐。
大学教师担负传道授业的责任,学高为师,需要不断提升知识水平,读书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大学教师承载着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义务,德高为范,要谨言慎行,让学生感受道德的力量;大学教师肩负着创新的使命,在承继以往有益知识的同时,要大胆求证,不断探索,在批判和试错中推进知识的进步。大学教师有压力也有欢乐。思想火花的诞生、知识的顺利传递、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会让老师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当今时代,是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学生要常怀一颗率直、纯真、善良、好奇的赤字之心,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陷入困境,也不要忘记初心。面对生活中的美好,要常怀感恩之心;面对社会中的各种阴暗,不要随波逐流,保有一份人性的光辉,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毅蓉,42岁,博士,副教授,高校教龄21年,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就业。
从教20多年以来,一直在教师一线岗位教书育人,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是奉献的职业,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奉献。作为专业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就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完成各项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不仅自身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还要关注学生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成长的需要。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时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职涯规划,是取得信任的基础。一次谈话、一封邮件,就会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学生课外综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和多项学校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成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连续两年获评我校“学生最喜爱的社团”、“全校十佳社团”。学生通过各项活动锻炼了自己,也赢得了荣誉和自信。
我深信: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就会多一份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未来将会收获更多学生的成长和进步。